《金屬》股市回升帶動 LME基本金屬多數上漲
(2025/06/17 06:42:39)

MoneyDJ新聞 2025-06-17 06:15:39 記者 黃文章 報導

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3個月基本金屬期貨6月16日多數上漲,因對以伊衝突的擔憂有所緩解,激勵股市回升的影響。期銅上漲0.5%至每噸9,695美元,期鋁上漲0.6%至每噸2,517美元,期鉛上漲0.7%至每噸2,006美元,期鋅上漲1.3%至每噸2,660美元,期錫下跌0.7%至每噸32,550美元,期鎳下跌0.3%至每噸15,065美元。

 

中國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,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5.8%,增速連兩月趨緩,且略遜於路透社調查預估的5.9%。1-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增3.7%,增速連兩月趨緩,也遜於路透社調查預估的3.9%。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6.4%,則是優於路透社調查預估的5%,較上月加快1.3個百分點。

路透社專欄作家安迪·霍姆(Andy Home)6月13日撰文表示,全球正搶運實體銅至美國市場,以趕在川普可能對進口銅徵收關稅前完成交付,這導致其他地區出現供應短缺。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的銅庫存已降至近兩年新低,顯示庫存正在迅速枯竭。

霍姆認為,這場「關稅貿易」將持續進行,直到川普政府決定是否將銅納入日益擴大的懲罰性進口關稅清單中。美國行政部門於今年2月啟動的「232條款」調查設有270天的截止期限,市場至今仍在等待明確決定。

芝加哥商業交易所(CME)清關後的美國銅期貨合約持續對倫敦市場呈現高額溢價。雖然套利交易波動性高,但目前三個月交割的價格差已達每公噸1,000美元,顯示市場已在為可能的10%關稅定價。更重要的是,這一橫跨大西洋的價格差異足以覆蓋運輸成本,意味著實體銅運往美國的趨勢短期內不會緩解。

美國精煉銅進口在4月暴增至逾20萬噸,為2020年以來單月最高進口量。今年前四個月累計進口總量達到45.5萬噸,較2024年同期增加一倍。其中智利銅佔據主導地位,3月與4月分別佔進口總量的61%與75%。

另一方面,LME倉庫中的智利銅幾乎被清空,自2024年底的25,150噸大降至5月底的僅75噸。此外,儘管中國今年1至4月的精煉銅進口量與去年同期持平,但其中來自智利的進口量大減44%。

部分運往美國的銅直接進入CME營運的倉庫。CME的庫存每日增加,年初至今已翻倍至175,954噸。反觀LME倉庫則持續被清空,總庫存114,475噸中,已有超過一半被「取消註冊」,準備實體提貨。剩餘可交割庫存僅50,850噸,為2023年7月以來最低水準。

加拿大礦商泰克資源(Teck Resources)與日本住友金屬礦山公司(Sumitomo Metal Mining)目前在一項重大銅供應協議上陷入商業糾紛,雙方已委任律師尋求業界專家擔任獨立裁定人以解決爭端。爭議焦點是冶煉與精煉費(TC/RCs)的價值,這項費用在過去一年中跌至歷史低點,原因是全球冶煉產能激增,導致對開採礦石的競爭加劇。

全球銅行業長期依賴由主要礦商與冶煉商協商出的一項單一基準TC/RC作為定價依據,智利礦商安托法加斯塔(Antofagasta)與中國冶煉商達成的協議即成為今年的參考標準。基準價格的變動對冶煉商的利潤影響巨大,根據Wood Mackenzie的數據,加工精煉費通常佔冶煉商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。

去年底,安托法加斯塔與中國冶煉商就2025年簽署了一項供應協議,加工精煉費設定為每加工一噸礦石收費21.25美元,以及每生產一磅精煉金屬收費2.125美分。該協議已被廣泛採用為基準,但部分知情人士表示,安托法加斯塔隨後與部分日本買家簽署了更小規模的合約,加工精煉費訂為約25美元/2.5美分。因此,住友與部分冶煉商拒絕將21.25美元/2.125美分作為其合約參考值。

加工精煉費是礦商付給冶煉廠加工與精煉其礦石的費用,是冶煉廠的主要收入來源。當礦石供應較為充裕或冶煉需求較低時,礦商為競爭冶煉產能,就會給付較高的加工精煉費;反之當礦石供應減少或冶煉需求較高時,變成冶煉廠競爭礦源,加工精煉費就會下滑。

(圖片來源: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)

*編者按:本文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,自行作出投資決定,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,概與《精實財經媒體》、編者及作者無涉。